杭州概况——风采展示三

杭州概况

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,是浙江省省会,全省政治、经济、科教和文化中心,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,副省级城市。杭州素以“人间天堂”、“文化之邦”、“丝绸之府”、“茶叶之都”、“鱼米之乡”享誉天下。

杭州现辖上城、下城、拱墅、西湖、江干、滨江、萧山、余杭8个区和富阳、临安、建德、桐庐、淳安5个县(市),全市面积16596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884.4万(2013年末)。

城市荣誉:

联合国“最佳人居奖”

国际公园与康乐协会“国际花园城市”

国家旅游局和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“中国最佳旅游城市”

国务院“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”

国家环保总局“中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”

国家公安部“中国最具安全感的城市”

CCTV“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”

连续四次被世界银行评为“中国城市总体投资最佳城市”第一名

连续七年被美国《福布斯》杂志评为“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“

新华社《瞭望东方周刊》 “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”

国家商务部“低碳产业园和绿色中心商务试点城市”

国家发改委“低碳试点城市”

国家版权局“全国版权保护示范城市”

国家知识产权局“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”

“十二五”期间,杭州将全力打造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,全国文化创意中心、电子商务中心、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,重点发展文化创意、旅游休闲、金融服务、电子商务、信息软件、先进装备制造、物联网、生物医药、节能环保、新能源等十大产业。

地理特征:

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,杭州湾西端,钱塘江下游,京杭大运河南端,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。杭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°16‘、东经120°12‘。杭州西北部和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区;东北部和东南部属浙北平原,河网密布,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的一部分。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.6%,平原占26.4%,江、河、湖、荡、水库占8%。杭州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,四季分明,温和湿润,光照充足,雨量充沛。年平均气温16.2℃,夏季平均气温28.6℃,冬季平均气温3.8℃。无霜期230-260天。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,平均相对湿度为76%。

历史沿革

杭州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,文脉悠长。杭州市萧山区境内的跨湖桥文化,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。杭州市余杭区境内的良渚文化,距今也有5000年历史。自秦时设县治以来,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。杭州曾是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建都地,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。杭州古称钱塘。隋朝开皇九年(589年)废钱塘郡,置杭州,杭州之名首次在历史上出现。南宋建炎三年(1129年),高宗南渡至杭州,升杭州为临安府。绍兴八年(1138年)南宋正式定都临安,历时140余年。公元13世纪,意大利旅行家马可•波罗在游记中称杭州是“世界上最美丽华贵之城”。

综合实力

2013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(GDP)达8343.52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8.0%。人均生产总值94566元,增长7.4%。按国家公布的2013年平均汇率折算,达到15271美元。财政收入继续快速增长,2013年全市财政总收入达1734.98亿元,比上年增长6.6%,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45.20亿元,增长9.9%。

投资结构:

2013年,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63.87亿元,比上年增长14.5%。从产业投向看,第一产业投资8.4亿元,增长96.9%;第二产业投资912.53亿元,比上年增长7.0%,其中工业投资910.46亿元,增长6.9%,第三产业投资3342.94亿元,比上年增长16.7%。

产业结构:

大力发展第三产业,调整优化第二产业,稳定提高第一产业,积极推进一、二、三产业协调发展。2013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265.42亿元,增长1.5%;第二产业增加值3661.98亿元,增长7.4%;第三产业增加值4416.12亿元,增长9.0%。产业结构为3.2∶43.9∶52.9。

对外经贸:
2013年,杭州利用外资规模继续扩大。全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项目415项,合同利用外资金额91.31亿美元,比上年增长10.5%;实际到位外资52.76亿美元,增长6.4%。全市新批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31个,总投资125.35亿美元。至2013年底,我市已引进102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杭投资了167个项目。

2013年,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650.71亿美元,比上年增长5.5%。其中进口总额203.05亿美元;出口总额447.66亿美元。出口总额中,机电产品出口170.44亿美元;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0.24亿美元,分别增长6.9%和6.3%。按贸易方式分,一般贸易出口364.03亿美元;加工贸易出口74.32亿美元。

企业加快实施“走出去”战略,对外投资、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在参与国际合作中不断提高竞争力。全年累计设立各类境外投资企业(机构)967个。全年境外合同投资27.27亿美元,其中非贸易性投资25.57亿美元.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8亿美元,增长45.7%。

杭州着力打造“最具价值服务外包城市”,2013年杭州市承接服务外包合同签约额57.05亿美元,接包合同执行额为44.89亿美元。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35.53亿美元,增长21.01%。

科技教育

杭州坚持科教兴市战略,以科技进步和创新推进科技事业发展。科技成果产业化进一步推进。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研发中心,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稳定推进。2013年,全市专利申请量达到58279件,专利授权量41518,分别比上年增长8.4%和2.1%。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23家,培育认定省级研发中心41家,企业技术中心64家。年内新增12个中国驰名商标,累计已达121个。新入选国家“千人计划”人选13名、省“千人计划”人选15名,新增钱江特聘专家30名。

杭州集中了浙江省80%以上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,其中普通高等学校38所,在校大学生47.18万人,其中研究生4.59万人。著名学府浙江大学更是人才济济,科研力量雄厚。

旅游资源

杭州旅游资源丰富。钱塘江、富春江、新安江和千岛湖、西湖以及天目山为组合的黄金旅游线蜚声中外。西湖风景名胜区是中国十大景观之一,总面积60.8平方公里,融名胜古迹、园林山水为一体。2002年,西湖南线整治完成,重建了雷峰塔,使“雷峰夕照”的美景再现人世;2003年,杭州建成开放“杨公堤景区”、“新湖滨景区”和梅家坞茶文化村,一展300年前“一湖映双塔、湖中镶三岛、三堤凌碧波”的历史风貌,圆“一湖二塔三岛三堤”西湖全景世纪之梦。2004年,又对西湖北线景区进行了综合整治,使北山街夜景更加迷人。2011年,西湖文化景观正式被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,西湖是目前中国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。2013年全市接待入境旅游者316.01万人次;接待国内游客9409.14万人次,比上年增长14.2%。2013年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1603.67亿元,比上年增长15.2%。

基础设施:

航空  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是我国重要的干线机场、旅游城市机场和国际定期航班机场,也是国家对外开放的一类航空口岸,全年旅客吞吐量及货邮吞吐量都跻身全国十大机场行列。至2013年末已开通航线185条,其中国际航线22条,国际通航城市有东京、大阪、曼谷、新加坡、首尔、釜山、阿姆斯特丹等。  

公路  杭州的公路运输四通八达,是沪杭甬、杭宁、杭金衢、杭千、杭徽高速公路的汇结点,以杭州为中心的东西南北11条国道、省道构成了区域现代化公路网络。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和汽车专用公路为骨架,干支相连,衔接配套功能齐全,运输便捷的现代化公路交通网络。

铁路  杭州作为中国东部的重要交通枢纽,沪昆、杭甬、宣杭铁路在此交会,与全国铁路联成网络。沪杭、杭宁、杭甬、杭长铁路将构成长三角主要城市之间两小时铁路交通圈,城市间同城效更为突出。

地铁  杭州地铁规划有8条路线。2012年一号线建成运营。杭州地铁集团与香港铁路有限公司合作,采用“地铁+物业”综合发展模式,打造成国内优秀地铁服务的典范。地铁建设将推动杭州城市发展真正迈入“钱塘江时代”,使“大都市、新天堂”由理想成为现实。

水运  杭州市充分发挥内河港口的优势,京杭大运河已与钱塘江沟通,形成了贯通全国江河湖海的水运网络。到2020年,杭州港将累计投入47.91亿元,全新打造新一代的杭州港,实现钱江港区、运河港区、萧山港区、余杭港区等四大港区100万集装箱、8000万吨货物的吞吐规模,力争成为全国内河一流港口。

环境保护

杭州市政府正努力改善城市环境,打造东方品质之城。全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4.4%。主要水系监测断面水质三类以上比例提高为83.0%。加强大气污染和灰霾天气治理。至年末,市区人均园林绿地面积达15.66平方米,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40.4%。

公用事业

公用事业综合服务水平不断提高。至2013年底,杭州电网拥有110千伏以上变电所254座,变电容量4931万千伏安。2013年,新增110千伏及以上线路167.69公里。全市用电量达到639.55亿千瓦时,比上年增长7.9%。年末市区日供水能力达到350万立方米。新增免费单车布点261个,累计建成运行公共自行车租赁点3223个,投入公共自行车7.8万辆。2013年全市电信业务总收入168.93亿元,比上年增长8.5%。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达330.93万户;全市移动电话用户1459.85万户,增长7.5%。计算机宽带用户达286.53万户,比上年增长13.9%。推进“智慧杭州”建设,实施“三网融合”,加快建设宽带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高速公路,“无线宽带城市”初步实现。

蓬勃发展的民营经济

杭州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,培育了一批以娃哈哈、阿里巴巴、万向集团、绿城房产、传化集团、浙江吉利、浙大网新、农夫山泉等一大批优秀民营企业。近年来,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力量的注入,杭州民营企业创新意识有所增强,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,品牌意识进一步增强。在全市生产总值中,民营经济所占比重达到59.5%。民营商贸企业实现商品销售总额12713.67亿元,占全市商贸企业的73.4%;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销售产值6904.60亿元,占全市规上工业的51.1%; 民营经济实现财政收入736.76亿元,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42.5%。

重点发展十大产业

进入“十二五”时期,杭州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,重点发展文化创意、旅游休闲、金融服务、电子商务、信息软件、先进装备制造、物联网、生物医药、节能环保、新能源等十大产业。2013年,十大产业实现增加值3908.74亿元,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2.1%。

文化创意  发展动漫游戏业、设计服务业、现代传媒业、艺术品业、教育培训业、文化会展业等八大重点领域,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。

旅游休闲  发展旅游住宿、旅行代理、旅游购物、健康养生、会议会展、运动休闲、文化休闲、乡村旅游等重点领域,打造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。

金融服务  积极打造多元化金融集聚区,发展壮大本土金融的“杭州板块”,参与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;拓展多渠道农村金融供给,打造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。

电子商务  提升电子商务服务水平,拓宽电子商务应用范围,完善电子商务支撑体系,打造全国电子商务中心。

信息软件  壮大发展软件行业,提升发展服务外包,突破发展信息服务业,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,建设“智慧杭州”。

先进装备制造  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,先进技术装备制造,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,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等重点领域,建设长三角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。

物联网  发展物联网设备核心元器件、网络集成与数据处理、应用服务及标准化推广等重点领域,打造和完善物联网产业链。

生物医药  发展化学制剂药、生物疫苗、诊断试剂、农用生物制品、现代中药、生活保健品等重点领域,建设国内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。

节能环保  发展节能关键技术与装备、污染物治理技术与装备、节能环保材料、资源循环利用、低碳技术研究与应用以及节能环保技术服务业等重点领域,打造国内重要的节能环保技术开发和产业化应用基地。
新能源  发展太阳能光伏、风电装备制造、新型电池及蓄能系统等重点领域,积极开发水能和潮汐能设备、生物质能、太阳能热发电等领域。

十大产业空间布局
两核——大江东产业集聚区、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
三带——三江两岸生态发展带、城西旅游休闲带、沿杭千高速产业发展带
五区——钱江新城中央商务区、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、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、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、余杭-钱江经济开发区
多园——文化创意主导功能区、旅游休闲主导功能区、金融服务主导功能区、工业功能区以及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园、软件园、国家级试点和基地拓展区等。

开发区介绍
多年来,杭州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,合理规划“十大产业”的空间分布,建立了六个国家级开发区、五个省级经济开发区、两个省级工业园区,占全市辖区土地总面积的7.68%。杭州的六个国家级开发区分别是: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、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、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、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、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、富阳经济技术开发区。五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分别是:钱江经济开发区、临安经济开发区、桐庐经济开发区、淳安经济开发区、建德经济开发区。两个省级工业园区是:江东工业园区、临江工业园区。开发区已成为杭州对外开放最有活力、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重要平台。


版权所有: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交易博览会
备案编号:2141234